写进灵魂的中医传承之梦
——记杨氏中医传人、疑难杂症中医、癌症专家周崇立
文:淡雅东东(张奕)
一、接过宗脉传承重任的天赋传人
年农历7月12日周崇立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一个偏远山村的农民家庭,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依照传承祖训,周崇立自幼就与弟弟一起跟随外公杨红月学习祖传中医(民间绝技),外公沿传杨氏宗脉,祖上连续六代行医,到了周崇立这代已经连续传了七代了。杨家家训把传承中医祖脉当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可偏偏舅舅不喜欢从医,所以外公就把传脉传人定在了周崇立兄弟二人身上。
周崇立出生仅有2斤,身体十分虚弱,童年体弱多病,妈妈为了他能够健康长大,把他放在了外公家,以便给他调整身体,似乎上苍从开始就注定了他的命运,他自幼就受外公影响,特别爱好民间的中医中草药,看惯了家里摆满了中医书,充满着中草药的药香味,他的整个童年都看着外公看病,时间久了自己也自然耳濡目染地熏陶了民间医学的灵气,更为重要的是他很小就凭着良好的记忆把民间医学及中医很多知识都熟记于心。年上学开始,他就经常翻看祖传书籍,好奇心让他跟着外公后面问这问那,直到年6月外公开始系统给他传授民间医理和中医中医知识和技术,简单病症他都可以开方用药。在看书和学习中,慢慢地周崇立的中医梦已经植入了自己的灵魂,这个传承的远大目标一发不可收拾,正是这种写进灵魂的中医传承之梦给了他学习和实践的动力,他近乎不需要别人要求什么,如醉如痴地在中医知识海洋里探寻着历史到未来的跨越性想象,他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放在了望闻问切之中,每当外公看病时他不用别人喊就知道坐在旁边,不放过点点滴滴。虽然父母很清贫,可外公给他创造了很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他也不辜负这些难得的环境,默默努力着。
外公杨红月82岁才过世,他的“有人就有世界,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思想”深深地根植于周崇立心里,为此在后来的人生中,周崇立也生了二女一男,传脉是外公对他的严格要求。正是因为舅舅们都不肯从医传脉,在面临失传的情况下,周崇立和弟弟幸运地成为了杨家中医的后续传人,表弟之后也成了传人。
外公传授给周崇立的医德是救人为己任,助人为乐,苍天有好生之德,救人不看贫穷与富贵。
二、走在祖传密宗体系中求学创新
杨氏传承由来已久,罗氏正骨、杨氏按摩、冯氏手法的神奇在中国中医界留下佳话。杨氏的望诊和药方也体系庞大,杨氏荣耀而古老,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杨姓出自姬姓是一個不争的事实,因為有了楊姓的誕生才有了后世杨姓因官得姓或以地命姓和改姓换姓的杨姓,所以杨姓后人以强大的发展势头留存于今。自幼传承了外公的祖脉中医,周崇立开始从祖传密宗体系中力求发展创新,他开始注意到大部分疑难病症痊愈的药方来自民间,自然界万物一物降一物的规律乡野出圣贤,民间有绝学。经过仔细研究和学习,他开始用自己的肝病做实验,系统地学习了民间医术及病理药理知识等民间医学,并在外公的手把手的教育下:治愈了自己的肝炎(大三阳)和慢性结肠炎(县医院诊断:结肠癌)及职业性肺结核。
年9月-年6月周崇立进入湖南省娄底卫生学校中医中专学习后毕业。年在实习期间医院肿瘤科主任、新疆医科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张洪亮系统学习中西治疗各种肿瘤。年9月-年9月在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农村医学毕业。年3月-年7月30日于长沙医学院中医学大专毕业。现在在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读临床大医院实习。年考上南华大学药学本科,将于年6月份毕业,同时每天抽出1--2小时治疗患者晚期肿瘤患者,这些医院治疗的患者,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找到周崇立,而他们都是慕名而来或者患者与患者介绍过来的。在大学期间,周崇立的岳父于年7月5号在湖南省湘雅附一检查出胃癌肝转移。病理诊断:低分化胃腺癌。HP(+)免疫组化结果:CK-Pan(+),CK-L(+),CEA(+),CD31(-),HER-2(0),Ki67(40%).CT检查提示:1.慢性支气管管疾患,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左肺上叶舌段、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后基底段感染。2.右下侧胸膜增厚钙化。3.右肾小结石。通过合理治疗后,年10月份恢复比较理想,今年还种五亩田地,养了塘鱼。因此说明:癌不等于死亡,它只是慢性病。听说年周崇立获得了五项国家抗癌专利,年10月获得抗癌延寿灵的抗癌专利证书,很多病人从专利网上查询而来。而周崇立把中医的症,西医的病。辨症与辩病研究的非常透彻,把民间医学与传统医学完美结结合治疗各种晚期肿瘤患者技术更趋于完善。
三、上升于中医理论挖掘深层精髓
经过-年系统跟随学习民间医理、药理知识及中医技术,年周崇立终于在湖南省道县上关车站路口开办了自己的中医医馆。
经过从医二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加上把外公传授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临床知识,皈依道家,法名:三淼。更深层次探寻道家密宗,以此拓展中医诊疗的思维视野,对各种癌症,肿瘤,肝硬化,脂肪肝、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治疗肿瘤(癌症)有独特疗效;同时从医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医及道医文化知识和研究,集中西道医特长,自成一家,尤其对治疗中医肿瘤、中医内妇科病病症等方面有独到的方法,站在各种重要传脉的基础之上创新发展。集创新精髓于医德禀厚之中,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广泛交流,走访民间高手,集百家之长,创独特绝技配伍并独创纯中医五联一体联合疗法治疗各种中晚期肿瘤,这套疗法联合运用对于晚期患者可以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带瘤生存甚至治疗痊愈。
年加入湖南省中医中药慢性病研究会,年加入湖南省江华瑶族医药协会,年5月6日参加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中国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年全国中医药品牌发展战略的大型谏言论坛活动,发表了论文《治肝硬化经验方》。同月,在中国科学研究会和《中华医学论坛》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华特色医疗研究创新暨基层医疗经验交流会”发表了论文《治乙肝经验方》,并获中华特色医疗创新学术贡献奖.年元月选入“特色名中医,特色医术人才库”。论文《根治肺癌可行性家传经验》获得有关专家的好评。申请获得了《医疗机构许可证》并经营数年。把民间秘方(民间医学)与现代传统医术、医学,道医及韩医优势完美结合,通过反复临床验证,疗效更显著,屡创奇迹。发明了国家保护抗癌专利药:抗癌延寿灵!专利号:ZL26824.1。抗癌浓缩膏抗癌贴抗癌消水灵等:纯地道名贵药材制作,之他家七代祖传医术凝聚的结晶之上创新发展为抗癌圣药。根据周崇立多年的经验总结:癌症不等于死亡,它只是一种慢性病。成为国家保护专利抗癌延寿灵直肠滴灌是中医内病外治疗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用药新途径。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用药途径。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之后,通过经脉上疏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
患者,女性47岁,晚期乳腺癌多处骨肺转移,医院治疗无效。贵州省黔东南山天柱帮洞镇湛家湾人:数字化摄影(DR)诊断报告:1.双侧肋骨,双侧肱骨,右侧桡骨,左侧锁骨及多发颈,胸椎骨破坏;2.双肺小结节,考虑转移灶;3.右侧少量胸腔积液;4.右侧膈明显升高:由于右侧大腿转移,迫于无奈就把大腿切了。经周崇立治疗后挽救了生命,通过巩固期恢复正常。
患者,男性,45岁,义艳苟晚期肺癌,湖南江永上江圩镇朱家湾村人。活动后胸闷气短加重。年12月10日,就诊于广西桂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医学影像诊断:右肺下叶占位(周围型肺癌)伴阻塞性炎症,请治疗后复查。镜检诊断:右下叶支气管癌。病理诊断:鳞癌年7月5日广西桂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复查:癌细胞达到西医所说的“化疗后改变”。一切病症恢复正常,由于家庭所迫,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到浙江慈溪市打工填扑生活开支。年随访一次健在,恢复正常的工作。
患者,女性,47岁,武月英晚期肝癌,右肋胀痛,牵拉后背肩胛骨下缘也是胀痛,食欲纳差,乏力于年元医院住院检查:肝右叶5*6厘米、1*2厘米结节。医院无法手术,把检查资料发往上海一家权威会诊:无论做任何治疗生存期活不过天。在医院住了2个月,只有回家了,只是带了非甾体的止疼药等死。3月份经人介绍找周崇立远程治疗,患者舌体肥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泛黄,舌质暗,有淤点。食欲纳差,右肋胀痛,牵拉后背肩胛骨下缘也是胀痛,只能靠药物维持止疼,生活不能自理。中医诊断:肝郁。病情随诊加减间断治疗三年,患者现在生活自理,现在停药一年有余,没有出现不适症状。
患者,女性,55岁,李丕香晚期肝癌,脾大,大三阳。新疆伊犁人。因右肋下有包块、胀痛,消瘦、乏力,纳差,排出茶色尿液,已半月就诊。年11月,经医院影像增强检查提示:1、肝左叶及肝右叶后段两个结节略低密度灶,考虑为肝Ca(多发结节型)可能;2、肝左叶小囊肿;3、后腹膜多个小淋巴结影;建议结合临床;4、脾大。乙肝五项检查提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E抗原(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结论为“积聚”、“慢性肝病”,因不适合手术,建议到北京诊治,此时,患者因右肋刺痛如锥,腹胀急迫,经人介绍前来就诊。查体:骨区触及肿物,推之不移,舌质紫舌边紫斑,脉弦紧。证为肝络淤阻,湿热蕴积。治宜内服健脾强肝汤30剂后,病情稳定,肿块虽末缩小,但末增大,而且疼痛明显好转,纳食增加,继续消肿膏外敷,一天两次进行直接直肠给药,一次75毫升处方为国家保护抗癌专利药抗癌延寿灵一天两次进行直接直肠给药。病情缓解,食欲可,体重增加。生活自理,基本上能做家务。
周崇立不仅治病研究,而且深究精髓,面对临床他严谨从医,带着仁爱的心处处为病人着想,他看过的病人都纷纷给他推荐病人,他自己也充分认识到是病人的疑难杂症成就了自己,实践永远是创新的法门。
四、站在历史之上激发传人的灵气
周崇立每当带着他的三个孩子一起上山采药时就特别感慨,同时也倍感使命和责任重大,如何站在历史之上激发传人的灵气是他面对孩子们要思索的问题,这些问题和他当初学医是不一样的,教育这门科学在他人生事业的历程上明确的,不容商量地摆在了面前,自己现在已经不只是学生和医生了,更重要的是如何教好中医的传人,让孩子们个个都热爱中医,这个问题对他是一个新的课题,他即是父亲,又是老师,还是师父,所以他认为传承的路不仅仅是中医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科学传帮带的问题。
周崇立看到孩子们采药的热情就激动不已,在这个起点传承自己能够做的太少,中华民族中医的传承和创新到了今天已经发展到了联盟,这种合力必然推动中医界从思想领域到技术领域的跨时代发展,所以他很快融入了进来,在中医一路联盟和全国的同仁交流学习,中医的路是学无止境的,而道路是任重道远的。这是中医人最大的希望和梦想,周崇立今年给自己又设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和高度,他满怀信心地说:“中医的春天我要做的就是快马加鞭了。”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ysbj/8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