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桂枝汤通谷,谷通太阳,人类的病,就是这样得来的,医道知道桂枝汤通谷,谷通太阳,你才知道病根病头。
45《伤寒论》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看看条这个条文,从里讲到表,张仲景说是外感,外感是表证携带,医误下,下后,里证反应到外证,他说谵语,谵语是腑证,大承气汤里有这句话,里证早就携带了,表又没解开,医误下了,里证反应到外证,没有里证,哪里来的谵语,哪里来的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看看这个条,读者才知道条文从何说起,所谓的条文,没有里证,就没有条文的症状,里证就是不发烧的感冒长期携带。表证只是个单纯的发烧,烧狠了讲胡话,里证热狠了,才有谵语,想解读《伤寒论》的条文,不懂得六经的表证,不懂得经证,不懂得里证,这个条文,你是解不开的,外感发烧接着里证的内热,里面的症状,全部反应在条文上,你不懂得六经辨证,不对六经上靠,你对条文根本解释不开。
46仲景在29、30条写出几个补救方,写出芍药甘草汤,写出甘草干姜汤,承气汤。我们看看仲景写出的这三个补救方,芍药甘草汤是补内脏虚,甘草干姜汤是治里虚肺寒,用承气汤泻腑实,烦躁谵语痉挛,谵语痉挛是在大承气里出现的,承气汤证早就携带了,突然来了新感冒,才出现29条、30条,里证反应到外证,出现两个条文。)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读者看到条、29条、30条,我们才知道条文牵涉到脏腑上,牵涉到六经上,牵涉到经带病化热上,这四证早就有了,旧病没除,里证没除,突然来个新感冒,反映到条文上,仲景条文就是这样写出来的。他写出条文,叫后人好记,哪知后人不懂一理应万变,乱解释条文,你不懂不能装懂,不要瞎解释,你要解释错了,你《伤寒论》学的深与浅,你就漏底了。条文不能瞎解释,解释错了,误导后人。
47世医能懂得表证,你就懂得六经辨证,六经辨的是表里,表里辨清了,才有理法方药,才有条文,条文处方,都在六经上挂着,六经上无病,也没有条文,也没有处方,六经条文处方,这是辨证的核心。之所以,他才写出六脏六腑,他补充了古人丢掉的谷脏,古人丢掉了谷脏,十二经对不上十二个脏腑,把手厥阴经编排到心包经上,心包只是个名词,帽子底下没人。这个三焦经应该是谷脏的位置,谷附在脊柱十三椎上,右边是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算个腑,又叫阳三焦,三阳热交汇的地方,都在十二指肠上,十二指肠最容易聚热,最容易生病,一旦生热,谷的大头对着十二指肠,谷也生热,谷一生热,十二指肠生热,右降就不顺,那阳三焦必病。胃底胆管十二指肠为连体,就为阳三焦。十二指肠里面抱着谷脏,谷通十二指肠,谷脏的小头长得是脾脏,谷脏脾脏肾脏这叫阴三焦。
读者看看手厥阴三焦经应该是谷脏的位置,因为它正好长在人的中焦,长在胃底下,其他脏腑都是竖长得,唯有谷脏是横长得,谷脏要不是横长的,人吃的营养就输送不出去,脏腑的周天就还不原。谷吸收的营养,传给脾脏,脾脏好比转运站,输送到各个脏腑该到的地方,送到了心肺。这都是谷与脾起的作用,没有谷脾这两脏,脏腑不能形成小周天,人的脏腑就是这样新陈代谢的。作为临床医生,一定要懂得脏腑变化,脏腑连接,脏腑的周天,你看病才有方向。该升则升,该降则降,一时都不能停留。停留腑就胀,停留腑就满,看看阳三焦,阴三焦,这个地方,多么重要。不把谷脏说明,这个医道,永远不会圆满,脏腑就辨不清,就要误大病。
他补上了谷这一脏器,十二个脏腑,才能圆满,他才写出足六经手六经,没有谷这一脏,只有六腑,没有六脏,他补上谷这一脏,圆圆满满的六脏六腑,古人说五脏六腑,丢掉这一脏,几千年没有答案,是一个空白,汉医圣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把这个脏器补上了,弥补了这个空白,还原医学上完美的一个答案,他写出谷脏论,写出五大篇,写出病根,他把病根找准了,知道人得病的开始,得病从谷开始,谷只能实,不能虚,虚者就是病,他才写出妇人病,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乃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
48他以六经为纲,六经受了风寒,反应出来的症状,那就是患者的自我感觉,患者有了自我感觉,仲景写出来方剂,按照症状,自我感觉,对号入座,对症用方,吃过就好。患者的自我感觉,医生得病也是这样的,按照患者的自我感觉,那就是我们中医的临床诊断学,随你什么病,都不能逃出六经,都从三阳感冒开始,三阳病,他写出九篇九个方。你把九篇文章,记在心里,九个方子牢牢记住,你就能当良医。
49三阳病,人人都是一样的。反应的症状,也都是一样的。你把三阳感冒学会了,管他发烧不发烧,只要有症状,都按照三阳感冒去治。三阳经上有病,医圣的方子,都跟着经走,太阳经三个方,阳明经三个方,少阳经三个方,方方跟经走,三阳经上有病,不能离开这九个方,病跟经走,方跟病走,经病同行,六经上找病,这就叫六经辨证。
50临床患者来到你的跟前,首先问问可有太阳病,可有项背强,可有几几然,可有强几几,可有脉浮缓,可有自汗出,可有鼻鸣干呕,可有恶风怕冷。这八大证,你记住了,这就是你临床的方向盘。
病的由来说明白了,病的由来,就是谷先病,先虚,谷虚不能抗邪,风寒直入太阳,太阳经的风寒传到谷里,这就是谷通太阳,太阳通谷,人类得病都是这样的。
51柴胡桂枝汤合并起来,再加上小承气,你知道能治多少病吗?管你里病外病,这两方合起,很多里外的痛苦,都能解决。如果你肺不好,长期带着咳嗽,莫认为你肺里有多大的病,用用桂枝汤,咳黄痰,你加上黄芩,咳白痰,你加上干姜,要是受凉引起的咳嗽,引起的肺寒,肺热,就用桂枝汤加黄芩,加干姜,叫阴阳二旦汤。如果常年肺受凉,常常咳喘,到冬天严重,不能平卧,那就用小青龙汤加减。痰要稠,加石膏,咳喘也治好了,不能平卧也治好了,这都是仲景的神方。如果你有汗的话,你还咳喘,你来个醍醐灌顶,用上麻杏石甘汤,这几个方都是治肺病的好方子。
52咳喘症状,按照症状,还是桂枝阳旦汤,还是小青龙,还是麻杏石甘汤,还是射干麻黄汤,肺得病,就这几个方子,你对号入座,按照症状去加减,肺的咳喘都能治得好。
53常常胃不好,有胃病,那就桂枝汤加减干姜,随你什么样的胃病,这个方子都能吃好。如果中年人,常常假腹满,半腑实,这种中年人最多,你没办法去诊断,你莫忘掉桂枝汤,他身上早就有,桂枝汤证携带,才造成的假腹满,半腑实,表里不通,常常肚里憋闷,放不出来屁,不用桂枝汤温阳解表,这个病你是无法下手,假腹满半腑实排便不畅,天天气饱闷胀,肚里常常不舒服,肚里有气一,放不出来屁,好膈气,那是中焦寒,脏腑实,还用桂枝汤,大量用生姜,用到四两以上。
如果常常便不通顺,解不干净,黏马桶,大便酸臭,它是中阳不够造成的,加上二两干姜,30克厚朴,30克枳实,40克大黄也行,60克大黄也行,一付吃几天。吃上几付,桂枝汤证一罢,全身来暖,假腹满,半腑实全部解决了。肺要寒,长期咳嗽,咳白痰,这个方子吃下,咳嗽也就止了,痰也就消掉了。有生姜暖胃,帮助桂枝扶阳,阳气大发,胃气一动,大气一转,等于拨云见日,云开雾散。他有小承气在里,泻实下气,清热排便,脏腑通畅,这个方子就是人类的常用方,适应这个方子的人最多。如果你胆囊有病,可以加上柴胡,黄芩,60克柴胡,30克黄芩,把你三阳病全治掉了。如果胃里有火,可以合上石膏,知母。
54六经辨也就是受凉后,你的自我感觉,自我感觉不只是患者有.你就知道患者这个感觉你知道了,那的自我感觉,就是仲景的诊断学,患者的感觉论,也是医生的感觉论。
56岳母教子,家境很穷,岳飞有次出远门,回到家感冒发烧,高烧不止,岳飞卧床不起,岳母无奈,求医无钱,岳母当时就弄上七个葱须,十片姜,七个红枣熬碗汤,和点红糖汤一碗,岳飞喝下汗淌就好。
七个葱须十片姜,七个红枣熬碗汤,
岳飞喝下汤一碗,被子盖上汗就淌。
岳飞后来成为皇上驾前抗金名将,枪挑小梁王柴贵,国家的栋梁之才,架海紫金梁,诏讨大元帅,岳飞不是岳母会用葱姜蒜,哪里来的这么好的身体,那也就没有抗金大英雄。
生姜先切成片,后切成丝,放热油里面烹,烹的姜丝发黄,姜丝的辣味就烹到油里了,有些小孩不吃姜的辣味,通过油烹,辣味就去掉了,烹过后,炒菜也行,兑上水下面条也行。
若要葱姜同时用,姜烧黄了,葱放到里面,生葱变出浓香味,马上把它抄到碗里,对上开水,下面条,面条煮开了,再把葱姜倒在面条锅里,这样的做法,发汗快,来暖快。
如果想要吃青菜下面,葱姜烹好了,给点小白菜进去,放点盐,把青菜炒倒后,赶紧地抄到碗里,面条下好,再把它倒在锅里,就不要再烧了。有姜味,有葱味,白菜里有盐味,不要煮时间长,白菜吃到嘴里又脆又香,这样才叫青菜面,香味不变,面条不变,病人吃到嘴里,特别赶口,他就愿意吃这碗面条了。吃过这碗面条,盖上被子,葱姜发挥作用,一身汗淌,这是治长期身体虚弱,不发烧人的感冒。这种人没有口味,吃饭不香,用食物疗法来发汗,这样的病人,慢慢就调好了,这是治虚弱人,老人的感冒,这是食物疗法里最好的疗法。不要瞎吃中药,正气上不来,没有食欲,通过葱姜蒜面条发汗,一能治病,二能管饿,他的胃气马上就来复了。
农民又说,最诱惑人的就是大蒜,那种浓香味是最诱惑人。菜快炒好了,快出锅时拍好的蒜子,对热菜里一放,不能超过一两分钟,蒜味浓香喷出的时候,很快出锅,保住蒜的浓香,对饭桌上一放,满屋的香味。有些人,想吃那油炸辣椒,辣椒放在油锅里,辣椒炒的发紫,抄起来,切点姜丝,放点大蒜,一并放在蒜窝里,捣成辣椒姜蒜泥,用滚开的热油一烹,葱姜蒜辣椒见热油,香味马上烹出,满屋都香。
57什么叫《伤寒论》,就讲的衣食保暖,生活中,该吃的你不吃,该用的你不用,不就生病了吗?张仲景写出来桂枝汤,概括了整个《伤寒论》,他就知道人间误病,误到生活上,该用桂枝汤不用,时间长了,身上缺桂枝,胃里缺白芍,胃里缺甘草,胃里缺大枣生姜。就是该用的不用,耽误久了,造成了吃饭少。人慢慢体质就弱了,脾胃就虚了,人间病都是这样来的。
如果这五样东西误的,你身上症状还在,还要用这五样东西,如果胃里没有大的变化,胃里不化火,胃里没有酸水,大便正常,那你还是桂枝汤证,还要桂枝汤。桂枝汤吃一付不行,两付不行,三付,吃好为算,吃的身上不怕冷了,恢复到原来的口味,原来能吃多少,恢复到那样,你的身体就算好了。
如果常常胃难受,身上还怕冷,你还呕酸水,你加上黄连黄芩大黄,三黄汤放上去,这叫桂枝汤加三黄汤,热也治了,酸水也没有了,大便也通了。你这个身体,也彻底好了。
58阴阳经并行,六经都该如此,特别太阳经与少阴为表里,所谓的表里,太阳走表,少阴走里,少阴也常常受到了风寒,它也有表证携带,这个表证是少阴阳不足造成的表证,仲景命名为直中伤寒,以通阳法解表,通阳就好,那就是麻附辛,麻附甘。
59太阳经是大的表里,它与十二经紧紧相连,特别与谷脏经,这两经牵连很深,所以谷通太阳,太阳通谷,这个表里是天地为表里,谷是戊己,脾是太极,它和太极,戊己都称为表里,太阳经和太极,张仲景写出来太阳经误下,脾下时疼时止,讲的就是太阳经,表未解,医误下,脾下才时疼时止,常常地胃窦穴隐隐作痛,左边的天枢穴隐隐作痛,这就是下后伤了太阴,阴不足,这三个地方才有症状和疼感,仲景说桂枝一加汤,那是倍白芍,桂枝二加汤,那是加大黄,这两个表里,始终谁都不能离开谁,太阳有表证,就能传到太阴,所以太阳太阴为表里。
60太阳经和戊己土谷脏,表里最为突出,十几岁骨髓没满,谷还没实,十几岁谷就虚,谷虚连着太阳经,这就叫太阳通谷,看看太阳经最后一穴,小指外,有个穴位叫至阴穴,至阴穴回头第二穴叫通谷穴,通谷就是通的谷脏,这就叫太阳通谷,谷通太阳。
61我们在诊断上,就没有确切把握,你对桂枝汤没有认识,十几岁都是桂枝证耽误久了,脚后跟能不短吗?有的短上两三寸,脚后跟不挨地,他把鞋里面垫上东西,衬平走路好一点。弟子们,这些症状,你们脑海里要增加印象,见到年轻人,看他走路就明白了,如果走路看不出来,你问他疼不疼,问他腿有没有劲,都按照谷虚太阳经虚来诊断。那第一个就要想到桂枝汤,是否肠道化热,是否肠道化寒,临床加减好,又快又好,不花大钱,这个病完全能治好,不用桂枝汤,这个谷虚太阳经虚,脚后跟短,永远带一辈子。我们作为临床中医,一定要把病根找出来,一定要把病头找出来,见到病人,临床不会误诊误判。
这就是太阳经通谷,反应出来的症状,谷虚不能养太阳经的筋筋,不能养太阳经的气道,气道里的津液,不能养太阳经的筋筋,所以这个背后太阳经,底下这两根大筋不够长,脚后跟不挨地,我见到这样的孩子很多,那时候不明白,现在明白了。
62太阳经是经道是气道,经道是传送营养,传送津液,来养太阳经两根大经的筋筋,一旦谷虚久了,太阳经无能,没有津液来养筋筋,所以十几岁孩子脚后跟短了一截。这个问题,我们不解剖,有些病你没法去看,你对桂枝汤没认识,这个病是永远埋藏在玄机里。
63太阳通谷,谷通太阳,是不是有道理,临床观察,谷虚引起太阳经虚,人间病都是这样来的,不是这样得病,张仲景不会开卷就写出桂枝汤,桂枝汤能通天通地,天地相通,气道里面输送营养,在人身上周流不息,有这个气道,人身上血气营养营卫才能转动,它把营养带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能滋润,带不到那个地方,那个地方肯定生大病。
64医学三字经
医之始,本歧黄;灵枢作,素问详。
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
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
垂方法,立津梁;有张机,医圣当。
活人书,好文章;六经辨,辨胃肠。
伤寒论,写人类;六经辨,脏腑详。
论伤寒,中风伤;身无汗,麻黄汤。
身有汗,桂枝汤;太阳病,第一章。
中风病,桂枝汤;伤寒病,麻黄汤。
二阳病,葛根汤;少阳证,柴胡汤。
三阳病,三个方;三个方,领头方。
太阳病,第一方;中风病,桂枝汤。
太阳病,第二方;要发汗,麻黄汤。
太阳病,第三方;有风寒,青龙汤。
阳明病,第一方;合并症,葛根汤。
脉洪大,有汗淌;不怕冷,白虎汤。
阳明病,第三方;胃腹满,大承汤。
少阳病,第一方;有寒热,小柴汤。
少阳病,第二方;呕不止,大柴汤。
二阳热,第三方;表里热,柴芒汤。
好学者,九个方;记得住,胸中藏。
九个方,九文章;要熟记,良医当。
天下病,九个方;要学会,走四方。
治百病,九个方;加减好,大病良。
伤寒论,能传世;六经辨,要记详。
伤寒论,是国宝;华夏人,国宝藏。
华夏人,真自豪;六经辨,回天良。
65什么叫六经辨证,管你脏腑里什么病,管它有多少症状,还想到他的表证,没有表证就没有里证。如果腹不满,病还在三阳,那以汗解为准绳,汗后,腑证全部消失。如果汗解后,还有腑证,那就是里热形成了,口干口苦口燥口渴,那是里热经热造成的。那该要清热的清热,那就需要小柴胡汤加减,热狠了过烦,那柴胡证没罢,那加上栀子,如果患者口苦口渴好出汗,要怕风加上桂枝,要不怕风,口渴汗出,那就是石膏证出现了,柴胡汤合上白虎汤,一方而愈。如果口渴口苦已罢,小肚子还不舒服,那就成为里实证。如果不怕冷,吃过饭顶胀,那是调胃承气汤证。常常胸满胃脘胀的难受,那三物厚朴汤,常常气不顺,左不升右不降,感到小腹满,半腑实,没有表证的情况下,用小承气汤,如果患者常常胸满腹胀,肚子胀的疼,夜里睡着就出汗,那大承气具备了,那用大承气汤,一方而愈。
66风湿病,还是阳虚病.
67湿衣病,仲景提过没有,我们回忆一下,就更明白了,肾着之为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自汗,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本人为了五千钱,我用小戥子称过,五个大钱是22克,弟子们换算一下,五千大钱有多重,你们就知道了。
五千钱是个负担,这个负担就是水,要是老年人带上几十斤水在身上,能走得动吗?水越大,患者的阳气越败,患者的阳气再也发不起来,阳气发不起来,患者身上越来越重,最终的后果,患者只好躺在床上,盖上厚被子,到了冬天,卧床,不敢起床,起床,身上更冷,身上更凉,这个阳气不扶起来,影响人的生命,如果寒水再大,到处乱窜,窜到脏腑里,窜到某个地方,那就能泛滥成灾,
68阳气我们怎么能把它扶起来,摆在我们临床医生面前,这个阳怎么去扶,从哪开始,这次讲课的主体,就是讲扶阳。大家放心,我不会用附子去扶阳。附子不是扶阳药,附子是壮火药,用附子扶阳的话,那就毁了内脏,阳气永远不会再回了,用附子扶阳,那就等于给患者烧干锅,锅烧红了,锅巴都能烧糊,用附子扶阳,就等于肚里烧干锅,能把整个脏腑毁掉,耗伤整个脏腑的津液,常吃附子扶阳的人,想活到多大年龄,那不可能,很多都是中年短寿夭折,就我们了解的,很多只活到五十岁左右就离开了人世。
你要说他不是个中医,他说他是个伤寒大家,我认为用附子扶阳的医生,《伤寒论》他只是一知半解,他根本不懂《伤寒论》。如果他要把三阳篇读透了,附子他再也不敢用了。三阳热病篇,你知道三阳热病,你再也不敢用附子了。
抗风湿的药,它燥,燥能伤人的津液,燥能伤人的阳气。若不相信,我们再回顾医圣张仲景,他治风湿病,他不用燥湿药,不用抗风湿的药。汉医圣张仲景,他的治病法,以求本,驱风寒为准绳。扶阳气,叫阳气再造,只有内脏的阳气足,脏腑里本能不衰,风寒才能抗掉。风湿病是阳气不足,造成的,他本来不是风湿病,就是阳气不足,阳气足了,风寒自解,他以求本扶正气,脏腑的本能足了,大气一转,阳气再造,阳气有回天之力,阳气到什么地方,风湿自动而解,那就等于天阴久了,出个好太阳,万物蓬勃生长,地上再潮湿,见到阳光的紫外线,就把寒水蒸发了,人得风湿病更是如此。究竟什么样的医学能传世,我给大家漫谈,说起来非常简单,你懂得风寒,这个医道肯定能传世,不懂风寒的医道,这个医道不能传世,风寒是人类的杀手,百病都从风寒说起。若不相信,我们回顾一下,《伤寒论》第一方,第二方,第一方桂枝汤,第二方麻黄汤,这是医圣经典之作,开卷两个方,这两个方,包括整个《伤寒论》,包括六经辨证,《伤寒论》论的是什么?论当作讲来说,你们要天天讲,年年讲,时时刻刻都在讲风寒,他提醒后人,提醒人类,时时刻刻不要忘了受凉才能生病。
69寒到哪,病到哪,寒闭皮肤冷,寒闭皮肤凉,那就需要麻黄桂枝,生发阳气,透邪外出,用桂枝麻黄这两味药,这两味药是升阳发温度的两味药,这两味药用在人身上,热气到哪,风寒就能解散,不论你风寒藏在什么地方,用上桂枝麻黄,都能把你解开,解散,这就叫开鬼门。
风寒在自然界,多了就成了云彩,就能遮住阳光,我们就见不到太阳,那自然也叫太阳病,自然界见不到阳光,万物得不到阳气的生发,万物就不能生长,人身上更是如此,风寒闭表,医圣说叫太阳病。太阳经笼罩整个人体,一旦太阳经失约,内脏虚,发不出来温度,太阳表虚,表证常常携带,体质好的人,胃气足的人,本能不衰的人,谷不虚的人,一肚子正气,邪不可干,人就不会带着表证,就不会带着风寒。
带着风寒怎么办,仲景说就要开鬼门,升温度,阳气再发,用麻黄解掉寒气,寒跟汗解,一天乌云就解散了。风要闭表,人常常怕冷,怕风自汗,那就需要用桂枝来解,桂枝是扶太阳一味好药,除非桂枝,人身上的阳气扶不起来,之所以他开卷写出桂枝汤,是扶阳最好的方子。
70吃不到菜味,闻不到饭香,管你发烧不发烧,那就按照感冒处理。还有些患者,想吃饭,和常人一样,吃过了肚子胀,特别难受,吃过就想睡觉,不睡觉好像害了一场大病一样,这样的患者人间太普遍了。
虽说是简单的肚子胀,可是没人知道,你有这种症状,你不要去找医生,你就用《伤寒论》仲景的厚朴七物汤,原量不动,三两服药就能告愈,这就叫表里解不开的腹满证。
若不理解的话,看看厚朴七物汤就明白了。外感更简单,身上重、身上懒、肌肉酸、两肩痛、颈椎僵硬,管他发烧不发烧,要解表发汗,没有汗,你用葛根汤,有汗,你用桂枝汤。
71想治好肺癌、肺病,清胃火,治疗大肠热,要打开鬼门关。鬼门就是人的毛孔,该出汗淌一身大汗,鬼门就打开了。十二经就能相通,气血就能相传,二便就能自调。
72男到四十五,女到三十五,要是胃热的人,大肠热的人,四十五岁你就开始生病了。
这个病,先毁肺,四十五岁到六十岁左右,肺要生大病,这是人得病的规律。六十岁左右得肺病的人,他是常年内热造成的。有内热的人,常常耗津液,肺得不到胃的营养,肺里生燥热,热在里,外面常常受外感,受了外感后,人就常常咳嗽。因为肺离外感最近,最容易受凉,这叫寒在外,热在里。时间长了,外面有寒,里面有热,这个肺就毁了。遇到了良医,他知道外有寒,里有热,外边解表,里边清热。
73这种咳嗽非常好治,患者外有寒、里无热,患者不出汗,那就是里寒、外寒,要给患者发一身汗,用小青龙汤。一身汗淌,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跟汗而解,跟汗而散。如果患者有汗,咳嗽,外有寒里有热,那用麻杏石甘汤,来个醍醐灌顶,热清表解开,肺里的积液、心包积液就告愈了。
75六十岁左右得肺癌的人,他都是内热。内里清热泻火,外边解表,热清表解开,肺癌就不存在了。如果要是七十八十的老人得了肺癌的话,大部分都是凉体质,他不是内热病。他既然是凉体质,他就能活到高寿,如果是内热的话,他根本活不到七十八十。
七八十岁得肺癌,他是年龄大了,体质虚弱,如果患者再好洗澡,肯定患者要生肺病,这样的老人都是长寿,不按肺病去治疗,不按癌症去治疗,就按感冒去治疗,按体虚去治疗,你的父母都是高寿。给他解解表、淌淌汗,很快就能痊愈。
76人不但有火种,人还有欲火,就藏在谷脏里。谷是十二脏的核心,是后天的生命,先天生命是肾,后天生命是谷。没有谷,人没有后天生命,火种也藏里面,欲火也藏里面,高级营养也藏里面,糖也藏里面,精子也藏里面,孩子吃的奶水也藏里面,五谷香也藏里面,五谷香就是孩子吃的奶水香味,女人身上如果有香味,也是五谷的香味,如果女人身上有气味,那就是身上垃圾太多了,女人美不美,与谷也有关,谷里藏女人的容颜,谷里藏精气神,十二脏腑所有需要的营养都藏里面,生命也藏在里面。一旦谷要毁了,所储存的东西全没了,人的生命也就终结了。胃为水谷之海,谷是自然大地,只有大地才能生出来万物,万物都是大地所生,谷好重一比,那好比自然的大地,所以谷在自然非常的重要,那就是人吃的粮食,所有脏腑的营养,都藏在谷里,都是火种转化出来的。营养转化满了,人的欲火才能重生。欲火旺的人,就是火种旺,火种旺,人的体质壮,身体强,人的性欲就强。体弱的人就是火种败了,性欲低。
77厥阴病,四肢厥,脉微细,身冷如冰,舌卷囊缩,女人天天身上怕冷,睡在床上捂不热,子宫里常常流清水,湿裤子,这就是厥阴经吸收不到谷里的火种,这种女人没有性欲,见到男人就烦,这就叫厥阴病,就是谷虚了,火种不够,没有性欲。厥阴病,四肢冷就是四肢冰凉,这叫厥,睡在床上捂不热,脉微细,就是谷里的火种传不到肝经里,出现脉微细,身上特别凉,盖着被子,摸摸身上都是冰凉的。舌卷,这种病人舌头往上卷,甚至于舌头发黑,乳顶往下陷,子宫往里缩。子宫里冰凉,流清水,所以她没有性欲。
人吃的饭在胃里,化出营卫二气,第一步送到人脊背后,脊背来热,太阳经先得到,人的背后才不冷。第二步,胃里转化的营养,从人胃底,送到右边的十二指肠里,十二指肠中间有个开口,与谷的大头连接,十二指肠的营养传到谷里,谷来储存。如果谷里没有火种的话,这个营养不会转化,不会分解,谷里有火种,才能分解出高级的营养,化出津液,化出糖分,化出奶水,化出精子,这几种营养化足了,谷里就藏满了。
78湿热盛的人,胃里有火,人肌肉里有油,你师父书里写到阳明经主肌肉,热大,肌肉被消耗,这个油就淌到皮外,老百姓说叫油皮肤,其实就是谷虚胃火造成的。这是早年肾亏,性没成熟,骨髓没长满,肾脏没长实,他的谷还没健全,那时候就开始虚。虚久化热,热大消谷,你师父在黄疸篇里说的非常清楚,热则消谷,就是吃的食物,在胃里很快就被消耗掉了,胃里食物没有了,没有食物来消了,那就消自己的谷,那就消人的脏器,越消谷越热。患者常常出汗,头汗出,齐颈还,见到头汗出,齐颈还的人,我们在诊断上一定不能把它漏掉了,就知道这种患者年轻时伤了谷,人在三十岁左右大吃大喝,暴吃暴饮,特别能吃能喝,喝水不解渴,吃饭不解饿,我们古人说叫消渴病。里说叫消瘅,瘅者为热,瘅者为毒,谷这个脏器就毁了,里面不能藏精,不能藏糖,那谷更虚。最终,这种患者淌汗是甜的,皮肤是甜的,严重时小便是甜的,尿在地上生蚂蚁。见到这样的患者,他的谷彻底毁了,营卫的营养送不到皮肤,湿热还在里面烧,身上不能碰烂,碰烂后不能愈合,有的脚手能烂掉,膝盖下面能脱落,看看这种湿热毒气倒有多大,就是早年肾亏谷虚引起的湿热,这种湿热多么可怕。
79我们常常见到一种皮肤病,他不敢睡觉,不敢盖被子,被子盖在身上,好像睡在刺窝里面一样,好像睡在麦芒堆里一样,痒不可忍,夜里起来到处乱跑,他觉得风吹在身上舒服,他觉得身上滚烫。孩子们,这就是谷热爆发,身上没有营养了,湿热窜到皮肤,才有这样的痒法。
80谷里没化大热,只是个虚,谷虚带的都有表证,要使常用方,那就是桂枝汤。那时候桂枝证长期携带,人好饿,那谷虚狠了,那桂枝汤可以倍白芍,加上干豆豉,桂枝汤能解表,白芍能补脏腑的阴,用干豆豉能补谷。豆豉是经过高温发酵转化而成,转化后就能入谷,这叫以谷补谷。谷补实了,火种才能旺,谷里有火种,才能生精,才能生糖,才能生精子,营养把谷补到了十足,人才有欲火。有了欲火,谷就算还原了。我们看桂枝汤是个大补方,加上干豆豉,专门补谷,干豆豉经过转化,那就不是黄豆的性质了,它就成了食物中的真黄金。干豆豉能把谷虚补好了,谷虚补满了,肾也还原了,这就叫人不能离谷,谷不能离人,谷不能离火,火不能离谷。种不能离谷,谷不能离种。年轻时候谷虚,真要吃了桂枝汤配豆豉的话,也就不会有谷虚了,也不会有五谷病了,也不会有黄疸病了,也不会有谷疸病引起的皮肤病了。
81谷虚久了化湿热,这个湿热外发,整个皮肤都烫,整个皮肤都痒,他血里有毒,师父说湿热在胃,头汗出,齐颈还,茵陈蒿汤主之。这样的皮肤痒,看看你师父常常用茵陈蒿汤加减,来的患者都能治愈。你们当时不理解你们的老师,茵陈蒿汤能治皮肤病。
小柴胡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减。皮肤病的症状小柴胡汤茵陈蒿汤桂枝龙胆草茵陈五苓散.湿热引起的皮肤痒,痒甚不能盖被子,
柴胡90黄芩40党参30炙甘草30半夏30茵陈60栀子20大黄60石膏知母40桂枝50龙胆草30厚朴30枳实30泽泻20猪苓30葛根60白术20茯苓20
82案例:
怕热不怕冷,多汗,一做家务汗水如珠,汗味重,汗粘,手心热。偏头痛,脖子常难受,口苦口干口渴但喝水欲望不强,牙龈易出血,无咳嗽咳痰,喉无不适。时有脸热鼻干,眼易流眼泪且有眼屎,眼眶额头不胀。上眼脸下垂(睁眼时上眼皮仍呈下垂状态),视力仅存光感。偏头痛多年。食欲好,偶有打嗝,易饿,饿时有些难受。腹不胀痛,屁多且臭响,长期便秘,5~6天一次大便,干硬,条状与球状交替,量不多,排不尽,大便臭,用‘‘开塞露’’已无法解决大便。尿黄尿频,咳嗽时遗尿。急躁易烦。睡眠一般。白天精神状态可,不易犯睏。双下肢小腿皮肤散在牛皮癣,瘙痒。
脉浮滑数,舌厚红紫有裂痕,苔黄干燥。
辨证:
患者三阳热盛,表证长期携带,尤其是腑实经热旺盛,热盛伤阴,造成气机升降出入功能异常。
理法:解表通里清经热清腑热清少阳郁热和解少阳顾护太阴。
方药:
蔡氏三阳开泰、桂枝茯苓丸、茵陈五苓散、麻杏石甘汤加减。
葛根25麻黄5桂枝15白芍15柴胡20黄芩10党参10法夏15厚朴15枳实15大黄15桃仁15茯苓20丹皮10白术15干姜10黄连10炙甘草10石膏30知母10杏仁15茵陈25栀子10泽泻10猪苓10
各加生姜15红枣5粒,芒硝15(冲服,首两天每天一次,以后每隔2~3或5天一次,若出现手脚酸软无力或精神不振则芒硝减量或暂停)每日一剂。
水煎服
一个月后复诊:
便秘及遗尿现象消失,每天均有大便,偏头痛也明显减轻,没有以前那种经常感冒了。更可喜的是意外地恢复了视力:同样坐在饭桌旁已能看清楚碗碟里盛的是什么菜,以前出门需要人牵手指引,此刻已经能自己出门转攸了,类似门槛等高低不平或障碍物也能看清楚了。睁眼时上眼睑皮已能向上收缩,露出一双大眼睛。更甚者是婵珍同学能看清手机上的字(最大号)并首次能用手机写字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zlff/1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