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手术不逊外科,快来看呼吸内科的两件

一、内科胸腔镜技术

20岁的王小姐因咳嗽伴胸闷一周入院,查胸片提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入院后很快使用内科胸腔镜技术取得活检组织,送病理明确结核性胸膜炎,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很快出院。

胸膜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胸腔积液与肿瘤胸膜转移引起的胸腔积液更是不少。过去胸腔积液的诊断主要依靠反复抽取胸水进行检查,并结合影像学行胸膜盲式活检,然而这种检查病理诊断阳性率低,相当多的胸腔积液病因无法明确。例如,以前在没有内科胸腔镜技术情况下很多患者进行诊断性抗痨治疗,如果效果不好,病情不能明确,还有可能延误病情,现在有了内科胸腔镜技术,胸腔积液的病人很快就能明确病情。

基于此,医院呼吸内科施敏骅主任引进了内科胸腔镜设备,内科胸腔镜技术是一项安全、有效、易操作的微创诊疗技术,阳性率可以达到90%左右,主要用于不明原因的胸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肺和胸膜的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相对于外科胸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痛苦小、安全性高、费用低的优点。操作过程类似于胸腔闭式引流术,仅需局部麻醉,且只需在患者的胸壁切开约1厘米的切口,利用胸腔镜在直视下对胸膜病灶进行直接活检。

二、经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技术--治堵畅通生命要道

63岁的朱先生3年前因肺癌行左肺全切手术,之后只靠右肺维持通气。一月前患者出现咳嗽伴有痰血,偶有胸闷,查胸部CT提示隆突处增宽且伴有有新生物,行气管镜检查提示隆突处巨大新生物,几乎将气管腔堵塞,患者只有一个右肺,如果将右肺主支气管堵塞的话,患者很快会窒息。苏大附二院呼吸科施敏骅主任带领的介入团队对其使用呼吸介入技术,在气管镜下使用冷冻、圈套、氩气刀等技术将隆突上的的新生物完全去除。治疗后患者咳嗽、痰血及胸闷症状消失,患者再次像往常一样生活。

隆突上可见巨大新生物(治疗前)

隆突处新生物几乎消失(治疗后)

气管镜检查是将细长的支气管镜经口或鼻置入患者的下呼吸道,即经过声门进入气管和支气管以及更远端,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病变,并根据病变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大多数肺部及气道疾病,如肿瘤、间质性肺病、结节病、肉芽肿性疾病以及某些感染性疾病,需要通过经支气管镜活检术来确定诊断,这是呼吸科常用的一项检查项目。

施敏骅主任带领下的苏大附二院呼吸内科医疗团队正在开展各种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呼吸介入治疗技术作为呼吸科的一个亚专科最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科室还将引进先进的奥林巴斯多种型号电子支气管镜,能够插入至更细的支气管以获得更多的图像,而且镜体比以往的支气管镜更轻巧、灵便、易于操作,更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对于气道狭窄中的良性狭窄,最常见的为支气管结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狭窄,传统的外科手术,要在全麻下开胸,切除狭窄的管腔再吻合或重建,对于狭窄较长的,手术切除后很难重建,就会将整段气管和肺组织切除掉,造成肺功能损伤,因破坏太大还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相反地,选择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球囊扩张术和气道内支架置入等技术解决问题,对病人来说会有更好的体验。对于中央型肺癌引发的管腔狭窄或术后肿瘤再发狭窄,可通过气管镜下圈套和高频电刀或氩气刀、冷冻、针形刀等技术切除腔内肿瘤,改善管腔阻塞,可为将来放化疗赢得时间。同时还可改善肿瘤阻塞管腔引发的呼吸困难、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病人痛苦小。

同时告知广大患者遇到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要行气管镜检查:原因不明的咯血;原因不明的咳嗽;支气管阻塞;临床表现X线检查疑为肺癌者;痰细胞学检查阳性,肺内未找到病变者;原因不明的喉返神经麻痹或膈神经麻痹者;难以解释的痰查抗酸杆菌阳性或肺结核并发肺癌者等。支气管镜在治疗上的应用,如清除分泌物,治疗肺不张,了解病变范围,确定外科手术方式,气管内良恶性肿瘤切除,气管狭窄球囊扩张,气道支架植入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zlff/101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