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山西财政、山西发布
1月23日,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我省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省财政厅紧急下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补助经费,医院医疗救治设备及救治物资采购,确保全省人民过上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为确保省内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省财政厅紧急会商省医保局,按照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保障的紧急通知》要求,对我省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医疗保障政策进行了明确:
一是对于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实施综合保障。
二是对于其中的异地就医患者,先救治后备案,报销不执行异地转外就医支付比例调减规定。
三是患者使用的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按甲类药品和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四是对收治患者较多的医疗机构预付部分医保资金,及时调整有关医疗机构的医保总额预算指标,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医疗费用单独预算。
国家卫健委1月23日
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了
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病情介绍17例死亡病例病情介绍:
一、曾XX,男,61岁,既往有肝硬化、粘液瘤等病史。年12月20日左右开始发热,咳嗽、无力;27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28日转入ICU,30日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31医院ICU;转入时休克昏迷状态。1月1日ECMO支持、抗感染、抗休克、纠正酸中毒等对症支持治疗。1月9日20时47分患者心率突然为0,ECMO血流速快速降至0.2升/分。立即抢救,至23时13分,心率仍为0,宣布临床死亡。
二、熊XX,男,69岁,因发热、咳嗽4天,加重伴呼吸困难2天就诊医院,年1月3日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心肌酶谱持续异常。1月4医院。入院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昏迷待查、胸腔积液、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胸部CT示:双肺大片磨玻璃样影。心电图示:ST段改变。入院后予重症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俯卧位通气治疗,予CRRT、抗感染、护肝等对症及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脓毒性休克、微循环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及内环境紊乱进行性加重。1月15日00:15患者心率下降为0,持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多巴胺等静脉泵入抗休克治疗,患者始终未能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至0时45分床边心电图示全心停搏,宣告临床死亡。
三、王XX,男,89岁,既往有高血压、脑梗塞、脑软化病史。因尿失禁于年1月5医院泌尿外科,1月8日因嗜睡、神志不清转入急诊科就诊。检查提示肺部感染(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1月8日体检发现患者77mmHg,有缺氧表现。肺部CT呈双肺斑片影,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胸膜粘连。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进行性增高,淋巴细胞计数低。1月9日转入发热门诊观察病房抢救治疗,给予对症支持治疗。1月13日予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1月14日出现昏睡,在呼吸机辅助通气下,血氧饱和度波动在50%-85%之间。1月15日收入感染科病房。1月18日10时30分转院前Bp/78mmHg,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SPO%。转运途中,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持续抢救2小时,治疗无效于年1月18日13时37分宣告临床死亡。
四、患者陈X,男,89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于年1月13日发病,就诊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喘气,自感呼吸困难,无发热。1月18日因严重呼医院急诊科救治。患者高龄,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阳性,无甲乙流,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肺部CT:病毒性肺炎典型改变。于年1月19日23时39分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五、李XX,男,66岁,既往有慢阻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年升主动脉人工主动脉置换术,年腹主动脉支架置入术,胆囊切除术,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因间断咳嗽、头痛、乏力伴发热6天于年1月16医院。1月16日胸部CT显示双侧肺炎、左上肺纤维化灶、左上肺小结节影。1月17日出现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1型呼吸衰竭,给予面罩吸氧、抗感染、抗病毒、化痰等对症处理。1月20日10时10分?患者于突然出现指脉氧降低至40%,已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再次告知家属患者重度呼吸衰竭,再次询问是否行气管插管,拒绝行气管插管。1月20日10时35分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六、王XX、男、75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5天、呕吐2天于年1月11日17时19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和髋关节置换术史。入院体温38.2℃,伴乏力、纳差、咳嗽、鼻塞、头昏、头痛,无明显畏寒、寒颤、肌肉关节酸痛。胸部CT提示双肺间质感染。
入院后告病危,予以吸氧、抗感染、抗病毒,化痰,酌情退热,予以补液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1月15日转入ICU,行机械通气。1月20日宣告死亡。
七、殷XX,女,48岁,既往有糖尿病,脑梗死。年12月10日无诱因出现发热(C)、周身酸痛、乏力,逐渐出现咳嗽,少痰,医院抗感染治疗2周未见好转。12月27日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医院予无创通气、常规抗感染治疗,病情仍有加重。12月31医院,给予鼻导管高流量吸氧等对症治疗措施,低氧状态仍未见明显好转,病情仍有恶化趋势。年1月14日胸部CT可见双肺弥漫机化性改变,部分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其中以双下肺尤为明显。1月20日11时50分行气管插管,并予镇痛、镇静治疗,指端氧饱和度及血压持续下降,继而心率下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八、刘XX,男,82岁,因全身畏寒酸痛5天于年1月14日15时41医院。给予心电监护、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抗病毒及支持对症治疗。1月19日出现吐词不清、左侧肢体乏力,考虑脑卒中,病情进展加重,出现呼吸衰竭持续加重。1月21日00时30分患者突发心率进行性下降,心音闻不及,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抢救,家属仍拒绝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持续抢救,心率始终无恢复,1时18分宣告临床死亡。
九、罗XX,男,66岁,年12月22日无诱因咳嗽,以干咳为主,无发热;12月31日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医院就诊;年1月2医院,影像学双肺病变弥漫,呈“白肺样”改变。入院后给予经鼻高流量给氧等对症治疗,顽固性低氧血症难以纠正。1月12日10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镇静状态,体温36.7℃,呼吸窘迫,继续积极抗菌治疗。当日患者氧合改善不明显,呼吸机吸入氧浓度已下调至50%左右,动脉血氧分压80mmHg。患者病程长,免疫功能极差,存在脓毒性休克风险,1月21日9时50分抢救无效死亡。
十、张XX,男,81岁,年1月18日因发热3医院。入院胸部CT显示双肺感染性病变,考虑病毒性肺炎,患者肾功能及肺部感染情况持续恶化,于年1月22日上午逐渐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心率血压持续下降不能维持,患者家属签字拒绝胸外按压、气管切开等抢救措施,患者于1月22日10时56分呼吸心跳停止,宣告临床死亡。
十一、张XX,女,82岁,既往有帕金森病史5年,口服美多芭。年1月3日发病,因“发热咳嗽胸闷乏力”于1月6日就诊于医院,诊断“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1月20日医院,病情进行性加重,于1月22日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呼吸衰竭无改善,于年1月22日18时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
十二、周XX,男,65岁,年1月11日因气促伴乏力3天,加重3医院。入院时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促,急性病面容,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肝功能损害。1月21日19时出现心率、血压下降,双瞳对光反射消失,即刻行气管插管、人工胸外按压、强心等治疗,至19时54分未再恢复自主心律,宣告临床死亡。
十三、胡XX,女,80岁,年1月11日发病。因发热、咳嗽9天,喘息、呼吸困难于年1月18医院,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于年1月20日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有糖尿病史20余年,有帕金森病史。入院后告病危,重症监护,行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病情无好转,持续低氧血症、神志不清,机械呼吸机辅助呼吸,年1月22日16时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
十四、雷XX,男,53岁。1月初医院治疗,治疗数日后无效,发热、咳嗽、胸闷加重。年1月13日到医院急诊科就诊,CT显示双肺感染,呼吸衰竭;1月18日告病危,行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年1月20日医院隔离治疗。入院经抗感染抗休克,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呼吸衰竭继续加重,1月21日4时余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
十五、王XX,男,86岁,年1月9日因乏力1医院。无发热,有糖尿病高血压及结肠癌手术后4年。入院后肺部CT见双肺多发磨玻璃影,缺氧明显,进食困难、呼吸加快、昏睡等。家属拒绝插管,仅经鼻吸氧,于年1月21日17时50分心跳呼吸停止,宣告临床死亡。
十六、袁XX,女,70岁。年1月13日因持医院。入院时神志模糊,急性病容,心音减弱,双肺呼吸音粗,影像学结果见肺部感染较重。考虑重症肺炎,且存在严重的呼吸衰竭。即予以积极抗感染、吸氧等对症治疗,但呼吸衰竭难以纠正。患者于年1月21日因呼吸衰竭宣告死亡。
十七、詹XX,男,84岁。患者因发热、咳嗽、喘气3天于年1月9日17时4医院治疗。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术、高血压病、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病史。患者因病情加重,持续高热不退,于1月18日转入ICU,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1月22日10时16分患者呼吸停止,心率逐渐减慢,10时52分宣告临床死亡。
1月22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我省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按照国家卫健委及我省防控工作有关要求,我省迅速成立领导组、工作专班和省级临床、疾控两个专家组,下发诊疗和防控方案,医院16所,设置省市县三级发热门诊个,派出6个组18名专家,医院对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药储备、院感控制等进行专项督导和指导。
1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我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患者,男,太原市人,年1月12日至1月15日在武汉旅游。1月19日出现发热伴头痛症状。1月20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经省、市疾控中心检测,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月21医院(医院)隔离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已对6名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目前无异常。
下一步,省卫健委将全面加强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工作,加大病例监测筛查力度;全面提升防治能力,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尽最大努力严防重症和死亡病例,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确保不发生医务人员感染,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全省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启动日报和零报工作;客观发布疫情动态,引导舆情,回应社会关切,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目前,我市成立疫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抽调市疾控中心15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疾病预防控制专家组,抽调呼吸、重症医学、院感等16名专家组成临床专家组。同时,医院医院,目前,已准备好2个负压病区、张病床,随时能收治病人。指定市急救中心为我市转运机构,已准备好负压救护车及相关急救人员,随时能紧急转运患者。各有关医疗机构已按要求设立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认真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就地处置的“五早一就”措施。
省疾控中心提醒:武汉返晋人员尽量不要随便外出,如出现早期症状应尽早规范就医
1月22日下午6时30分,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疾控中心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和疫情形势进行了介绍。
春运流动增加输入和扩散风险
省疾控中心介绍,从目前全国报告的病例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大多数还分布在武汉市或源于武汉市,但已在全国多省市出现输入病例,且已发现医疗机构传播和社区传播,证明新型冠状病毒具备人传人能力。国家专家研判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尚未找到,传播途径目前可以确定存在呼吸道传播,病毒变异尚需严密监控,疫情防控工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随着春运流动人员的增加,我省输入和扩散的风险增加。
武汉返晋人员尽量不要随便外出
省疾控中心建议,近期从武汉返回山西的人员尽量不要随便外出,必要时在居家隔离的情况下进行2周的观察,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孕妇及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的人员。而且居家隔离建议要从早、从严,最大限度地消除传播的风险,保护家人和公众的健康。所以,希望有武汉旅居史的人员能够有这种意识和自觉,观察期间每天要测量一下体温,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早期症状,请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出现早期症状应尽早规范就医
此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也可不出现发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省疾控中心提醒,目前,正值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这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和新型冠状病毒又有相似之处,因此也不能草木皆兵,一出现发热症状就处于恐慌状态。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出现早期症状后,一定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就近到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保存所乘坐交通工具的可识别信息,以备后续必要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公众预防重在科学防护
省疾控中心建议,公众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动的水洗手,也可以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2.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群集中地方,必要时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3.医院就诊或陪护就医时,一定要佩戴好合适的口罩。
4.保持良好安全的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做饭的时候,要将肉类和蛋类彻底煮熟。
5.尽量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6.桌椅等物体表面每天做好清洁,并定期消毒。有客人(身体健康状况不明)来访后,及时对室内相关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选择合法有效的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种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相应的防控措施也将随之进行调整和完善,希望大家通过官方媒体和网站及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zlff/1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