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定位之下实施精准诊疗南方新闻网

在我国,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肺癌均居首位。但是在临床上,一些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后5年存活率可达到%。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检查出来,使肺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因此,对于癌症,筛查重于治疗。近年来,医院心胸外科—肺癌中心在外科精准医疗方面下足功夫,运用ICG荧光导航技术实施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据了解,该项新技术在粤东为首次开展,不仅填补了粤东地区空白,也为患者快速康复提供了重要的保障。ICG定位技术助力精准切除如果被诊断为肺结节,肺癌专科的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性状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确定检查和治疗的方案。其中,部分结节是需要手术切除的。一听说要手术开刀,还要切除肺部组织,不少患者会大惊失色。专家表示,大可不必,一方面,现如今很多手术采用微创手段,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另一方面,精准定位技术的运用和普及实现了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正常组织,使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变小。年,医院心胸外科-肺癌中心实现技术突破,运用ICG荧光导航技术实施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多位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恢复良好,均顺利康复出院。心胸外科兼肺癌中心主任蓝斌表示,一般来说,有约54%的肺内小结节无法通过观察或触诊获得精确定位,所以,在手术前精准确定肺小结节位置和范围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如何做到既彻底切除病灶又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肺组织,这在过去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难题。也因此,ICG荧光导航技术应运而生。医生术前在CT引导下将一种特殊的染料,即ICG吲哚箐绿,注入到患者肺结节的表面,在术中使用“照妖镜”,即ICG荧光显示胸腔镜,来寻找标记点,最后微创精准切除肺结节,从而达到快速、精确、高效、微创的诊断和治疗肺小结节的目的。“胸腔镜技术目前已在肺结节切除手术中广泛使用,加上ICG荧光定位技术的加持,可有效降低对肺部健康组织的损伤,很多患者手术当天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到5天,实现快速康复。”蓝斌说。今年,医院心胸外科—肺癌中心首次运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进行精准定位,并配合ICG荧光胸腔镜,对一老年肺癌患者病灶进行精准切除,手术顺利,老人术后仅8天便康复出院。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可直达肺部任何小病灶据悉,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是现代电磁导航技术、虚拟支气管镜和三维CT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支气管镜检查系统。该系统如同肺部的GPS导航系统,能够建立一条直达肺内病灶的精准诊疗通道。通过电磁实时引导,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能够准确到达常规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的肺外周病灶,特别是微小结节、磨玻璃结节等。通过这条通道,可以实现对肺内病灶的诊断、分期、植入定位和未来的微创治疗。术前,医务人员会基于患者的CT影像建立导航方案,患者在气管插管麻醉后,通过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纤支镜定位到病灶,并注射ICG染料进行标记。标记完成后外科医生通过观察胸腔镜寻找标记好的肺部组织,能够完成精准切除,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蓝斌表示,随着低剂量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肺小结节被发现增多,这项技术可以对肺小结节做出精准定位,外科手术医生可以根据定位,准确切除细小病灶而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组织和肺功能,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快速康复。同时,这项定位操作在手术室与切除手术同时进行,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避免了传统在CT室定位方法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是一种更加安全的手段。目前,该项技术主要适用于10毫米以下需要手术干预的肺小结节,尤其是肺部毛玻璃样病变。文/图:宋芾陈昱齐黄晴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zlff/14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