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怀孕22周的孕妇陈女士(化名)突感腹痛难忍,经检查竟发现是肿瘤。冒险手术还是终止妊娠,这是摆在陈女士面前的难题。近日,医院产科、胸外科等多学科联合施治,为陈女士拆掉“定时炸弹”,保住了孕妈和胎儿的平安。层层保护下的CT检查10月25日晚,陈女士在一阵猛烈咳嗽后感到不适,出现呼吸困难、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医院急诊科就诊。急诊B超报告发现陈女士左侧长有肾结石,突如其来的疼痛可能是结石引起的肾绞痛,需要立即安排住院,进行抗炎、解痉、止痛等紧急处理。待情况稍稳定后,陈女士转入产科。考虑到陈女士的症状,产科请来泌尿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的医生联合会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锡平认为,除了明确肾结石和肾积水,还应该做胸部CT明确其他诊断。但是,孕妇适合做CT检查吗?产科副主任、教授胡冬梅认为,诊断性CT检查所接触的射线剂量低,不足以影响胎儿,加上孕期已逾22周,致畸风险极低。在铅衣的层层保护下,陈女士完成了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陈女士左侧胸腔中等积液,左下肺大部不张并出现了肺实变,左边胸口有一个约68×86×60mm大小的肿块,可能是纵隔畸胎瘤。畸胎瘤是一种常见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99%为良性,多发于生育年龄的妇女。良性畸胎瘤在显微镜下,除了能看到皮肤组织及其附件外,还可见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黏膜及腺体、肌肉、脑、甲状腺等各种的组织成分。这些组织排列结构错乱,但与人体正常组织十分相似,像发育畸形的“胎儿”,因此被称为畸胎瘤。为缓解陈女士呼吸困难的症状,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钟海为她做了胸腔闭式引流。然而,这只能起到暂时作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手术是唯一的出路。团队在手术中多学科联手完成“带胎手术”听到要在孕期实施手术,陈女士和家人忧心忡忡。对孕妇而言,术中麻醉、术后镇痛、药物使用,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胎儿生长受限等后果。但如果不做手术,孕妇将无法正常生活,胎儿也难以正常发育。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面对患者和家属的忧虑,胡冬梅说:“可以带着胎儿做手术,虽然有风险,但是风险整体可控。如果不想承担风险,也可以终止妊娠后再进行手术。”她为陈女士及其家属详细解释了手术的风险和必要性,分析手术的利弊。最终,在慎重考虑下,陈女士和家人决定带着胎儿进行手术治疗。术前,胸外科组织产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进行多学科会诊,为陈女士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11月1日,在胸外科主任医师童健的指导下,副主任医师张福伟和钟海进行了开胸纵隔病损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心包开窗术,手术历时3小时,成功拆除了陈女士身体里的“定时炸弹”。术后,陈女士进入ICU观察,待病情稳定后转回胸外科。11月10日,陈女士顺利恢复出院。病理检查结果表明,陈女士的肿瘤为良性,无需再进行后续治疗,能够安心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了。胡冬梅提醒,虽然孕期手术对母胎双方均有风险,但通过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妊娠期合并肿瘤,尤其是良性肿瘤的孕妇也有机会母胎平安。育龄女性一定要计划妊娠,在备孕时最好做个孕前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肿瘤或其它基础性疾病,积极进行治疗,待疾病痊愈或者病情稳定后再怀孕,这样才能为母胎提供更为稳妥的健康保障。钟哲韩羽柔伍晓丹汤品洁钟哲广东健康头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zlff/1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