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
8:00-9:40
5层主会场
国家呼吸疾病大数据网络
广州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
医疗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及应用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国家呼吸疾病大数据网络,利用大数据的发现探索肺部疾病的特点和管理。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了多中心、跨机构、跨区域的肺部疾病大数据网络。按照大数据平台的企业服务总线,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防火墙和同步数字体系,通过一系列呼吸健康标准化数据元,采集除个人信息以外的医疗记录生物样本库资源、图像、物联网等信息。数据的管理和备份已通过ISO/IEC和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政策的认证,并进行了伦理审查。
在大数据平台的支待下,可以实现科研管理、高级数据筛选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数据演示、图像沪另叭机器学习、病历质量控制多中心协作以及大数据融合。同时,我们建立了一系列数据采集、管理、交换和共享的标准规范。截至年6月,全国40医院签署了《呼吸系统疾病大数据网络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平台部署工作已在30家医院启动,其中10家已完成院内部署和验收。纳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栓塞、肺动脉高压、肺间质性疾病、肺炎、肺癌、烟草依赖等呼吸系统疾病30多万例。有8项多中心研究正依托该平台开展。
依托该大数据平台,我们启动了以下几项工作:CD编写《中国慢阻肺标准化数据集》,近期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结合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我国漫阻肺的诊断和治疗现状;@报道中国慢阻肺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分布特征;@分析全国医院肺功能标准化培训和质量控制数据。
基千国家大数据平台,预计未来几年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呼吸系统疾病。
精准医学观念及其在呼吸病学中的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辰
传统循证医学以群体证据作为核心依据,往往无法解释个体差异。而精准医学从基因、环境等个体因素考虑疾病在个体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治疗应答,与仅考虑患者共性的传统循证医学相比,能更好地诠释个体差异,从而能更好地提供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更安全、更有效、更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
在国际上,精准医学的临床应用,已有足够的科学证据和法理基础。精准医学涵盖诸多方面,但是其主要落地方向,在千大型队列研究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大型队列研究的目的,是从疾病表型追溯基因型,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和应用,则从基因角度对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评估,从而获得对千个体更加确定的疗效,超越机械遵循指南的试探性的治疗。
我们从年起,启动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个体化治疗,已资助医院建立了精准医学基因检测实验室,并开展了个体化治疗;同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中专门布局了针对自然入群和各专病的大型队列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華础。但亦应清醒看到,我国在药品说明书升级、相关医政法规的制定、医师的药物基因组学教育方面,仍亟待加强。
对千呼吸病而言,ICS、SABA/LABA、LAMA、抗凝药等,都有很多证据,支持考虑基因特征,能更好解释治疗差异。对于VTE的防治而言,在评估中增加考虑遗传风险因素,可以更好揭示潜在风险,从而增加治疗准确性和有效性。
中国在漫阻肺研究中的贡献和探索
深圳呼吸疾病研究所陈荣昌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年间,我国40岁以上入群漫阻肺患病率从8.2o/o3t至13.7%,近1亿慢阻肺患者正遭受疾病的折磨。在我国,慢阻肺人群特征存在多样性,社区基层存在大虽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早期漫阻肺患者,但对慢阻肺的知晓率低,未得到及时诊治。另一类是症状多、频繁急性加祖,医院就医的患者。此类患者急性加重风险高,导致慢阻肺病死率远高千其他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社会负担。针对不同的漫阻肺人群,采用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应该是优先考虑的研究方向。
为应对漫阻肺的沉重负担,我国千年在钟南山院士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慢阻肺联盟,经过以钟南山、王辰两位院士为首的几代人的努力,中国漫阻肺研究和防治能力已有了长足进步。通过检索发现漫阻肺领域的论文数里、影响力呈增长态势,且在研究内容上出现广度、深度同时增加的态势。我国学者在慢阻肺发病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早诊早治、稳定期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急性加重管理、综合防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成果主要有:心慢阻肺发病危险因素:慢阻肺的发病与生物燃料疑露、烟草(香烟、水管烟)、室外空气污染、GSTMl/GS竹1缺失基因型、体质指数低等显著相关;@机制研究:气道黏液高分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干预、局部/全身炎症介质白介素(IL)-33等均有深入研究;@慢阻肺早诊早治:在早期肺功能筛查、高分辨CT、MRI、光学相干成像、早期吸入药物干预等作出了基千中国人群的高质虽临床证据;@慢阻肺稳定期治疗:在新的支气管舒张剂、新型双支扩剂、新型含三联药物的共悬浮定虽气雾剂吸入装詈、阿奇霉素、白三烯受体括抗剂、吸气肌肉训练、免疫调节治疗等伤床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的漫阻肺防治措施和方法:社区综合防治、小剂量缓释茶碱、竣甲司坦、N乙酰半胱氨酸、补肾益气颗粒、补肾防喘片、改良太极拳等“接地气”的干预方式得到科学的评价。
重症CAP临床诊治进展
上海交通大医院瞿介明
在成人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约20%为重症CAP(SCAP),其预后差、死亡率高,是世界各地共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bzz/10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