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信息:内蒙古兴医院初艳龙
所读书籍:《胸部CT诊断》
原著主编:赵丽琴、李铭
转移瘤
1.临床概述
肺是转移瘤的好发脏器。原发恶性肿瘤向肺内转移的途径有血行转移、淋巴道转移和肿瘤直接侵犯,以血行转移最为常见。乳腺、结肠、肾脏、子宫及头颈部是最常见的原发肿瘤部位,其中以绒毛膜癌、骨肉瘤、睾丸肿瘤、黑色素瘤、尤文氏肉瘤和甲状腺癌最多见。向肺内直接转移的原发肿瘤多为胸膜、胸壁及纵隔的恶性肿瘤。肺转移瘤初期无任何症状。后期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胸闷、咯血和胸痛等。
2.CT表现
①血行转移:瘤栓到达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后,浸润并穿过血管壁,在肺周围间质及肺泡内生长,形成肺转移瘤。a.病灶分布以中下肺和肺外围多见,可达胸膜下最边缘的肺组织;b.肿瘤75%以上多发;c.空腔肿瘤结节大小不一,小的可呈粟粒样,甚至更小,互相融合。d.轮廓清楚锐利。e.结节伴出血时出现晕轮征,有略高密度影环绕结节,病变边缘模糊。
②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壁侵入周围淋巴管,形成多发的小结节病灶,常发生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小叶间隔及胸膜下间质,并通过淋巴管在肺内播散。
a.自肺门向肺内放射状排列的线状或索条状阴影,外围纹理增粗,尤以两下肺多见;
b.小叶间隔呈串珠状改变或不规则增粗,可见小叶间隔线,以Kerley线最为普遍且易于观察;
c.小结节主要分布在末梢支气管、血管周围,呈串珠状;
d.胸腔积液,癌性淋巴管炎常是胸腔积液形成的重要机制,胸腔积液的出现是提示癌性淋巴管炎的重要征象;
e.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3.鉴别诊断
①结节状肺转移瘤需与肺结核、肺炎、真菌病、胶原病、肺尘埃沉着病、结节病等鉴别。
②淋巴道转移的支气管血管束均匀增粗,需与间质性肺水肿鉴别,支气管血管束及小叶间隔结节状增粗需与结节病鉴别。
③双肺多发结节转移灶应与粟粒型肺结核及结节病等鉴别。
a.粟粒型肺结核临床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常见低热、盗汗、乏力、食欲缺乏和消瘦等,早期肺内病灶大小、密度及分布都比较均匀,晚期粟粒状密度增高影常有融合的倾向,部分病灶可见钙化,易与肺转移灶鉴别。
b.结节病两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常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病变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边缘不规则或结节状,周围可有大小不等结节状影。轻者可无症状,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常不相称。
往期16大精彩回顾个病例解析汇总
个基础影像病例汇总
全身各部位影像数据
全身14个部位的X线解剖+摄影技巧+读片技巧
全身各部位系统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断层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报告模板(X线、CT、MR齐全)
7本经典影像书籍读书笔记
58医院经典读片汇总
个经典医学影像名家视频讲座汇总
个精品医学影像专题内容汇总
31种常见疾病的分期分型
35种影像综合征汇总
32篇专家共识,规范您的影像检查行为
75位老师求助内容汇总
影像学院篇经典内容汇总
版权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bzz/1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