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晚期乳腺癌化疗的排兵布阵有哪些注意事项?艾立布林的用药感受有哪些?在乳腺癌药物发展史中,化疗始终是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基石,而在蒽环/紫杉后几乎鲜有化疗药物能给患者带来总生存期(OS)获益。艾立布林的出现,打破了冰封已久的化疗格局。在保证优效的基础上,安全低毒,尤其是具有更少的可感知不良反应发生率,让更多晚期乳腺癌患者燃起了治疗希望,并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作为乳腺界的中青年新生力量,医院肿瘤内科郑锐年教授针对艾立布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临床实践都具有独到的感悟,“医学界”特邀郑教授分享学术见解以及临床经典案例。晚期乳腺癌化疗排兵布阵,要兼顾OS获益和生活质量
郑锐年教授指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目的不是治愈,而是延长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国首个晚期乳腺癌权威指南[1]指出晚期乳腺癌化疗的目的,是在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延长OS。其中生活质量包含的内容比较广,不仅能反映生物学行为,还会涉及患者心理,以及社会家庭、人文关怀等问题。晚期乳腺癌化疗药物的排兵布阵就是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的,而传统化疗药物毒副作用较大,所以临床上我们更加青睐既能延长患者生存,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性价比高的化疗药物。”艾立布林作用机制独特,显著改善OS;且可感知不良反应少,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后紫杉时代晚期化疗的优选药物
郑锐年教授进一步提到,艾立布林作为新型化疗药物,具有独特作用机制,其一,抗微管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化疗药物,能有效避免传统抗微管类药物交叉耐药。其二,可以重塑血管,改善肿瘤缺氧情况,增加抗肿瘤药物灌注。其三,能逆转肿瘤细胞从上皮型向间质型转化,延缓新发转移病灶的发生[2,3]。基于其独特作用机制,艾立布林作为蒽环/紫杉后晚期乳腺癌患者重要的化疗标准,为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有力的“武器”。EMBRACE(Study)研究[4]共纳入例接受过多线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主要终点是意向治疗人群的OS。结果显示,艾立布林与TPC(医生选择的治疗方案)相比,可显著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OS达2.5个月(13.1vs10.6个月,HR=0.81,95%CI:0.66-0.99;P=0.),死亡风险降低19%。该研究证实,艾立布林能为MBC患者带来显著OS获益,并且是紫杉后目前唯一单药有OS获益的化疗药物。并且,在提升生活质量方面,除了艾立布林与包括蒽环类、紫杉类以及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等医生选择方案进行对比的研究,还包括艾立布林对比卡培他滨的研究[5],以及艾立布林对比长春瑞滨的研究[6],这几项临床研究均证实,艾立布林相比传统化疗,其虚弱、乏力、腹泻等可感知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相应更高。艾立布林循证丰富,且早线应用具备良好前景
郑锐年教授还谈到:“目前,艾立布林已经在多个国家获批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国内外临床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也陆续报道了很多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总体而言,艾立布林获益显著,且非血液学毒性,如脱发、恶心、呕吐、腹泻和手足综合征等发生率几乎都低于其研究对照组。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真实案例也充分验证了艾立布林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最后,郑锐年教授介绍到,在随机III期RUI研究[7]中,艾立布林相比每周标准紫杉醇用于局部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一/二线治疗,根据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艾立布林和紫杉醇临床疗效相当,但对于患者生活干扰更小(患者可感知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鉴于紫杉类药物一直以来都是作为晚期乳腺癌的一线化疗选择,而艾立布林具备独特机制,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可感知不良反应更少,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示艾立布林有望用于晚期乳腺癌更前线治疗,为患者带来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双重获益。基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郑锐年教授分享了一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诊疗经过”的真实病例,以下为病例概况。★基本情况:患者为30岁女性。
既往史:正常。
-01发现左乳上方肿物,-01-27医院行左乳肿物穿刺活检术,病理提示:浸润性癌;于-02-02在医院再行穿刺活检,穿刺病理:符合浸润性导管癌。
新辅助治疗:-02-05行TC(多西他赛mg,d1+卡铂0.6g,d1)方案X2周期。
-03-22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前哨、腋窝)淋巴结转移(2/3、4/9),分期为pT2N2M0IIIA期LuminalB型。免疫组化:ER(强+,95%)、PR(弱+,20%)、HER2(2+)、Ki-%,FISH(-)。
辅助治疗:-03-22行TC方案X6周期,并行放疗,后继续戈舍瑞林3.6mg+他莫昔芬20mg治疗,直至-03。
★术后复发:-03复查B超示:肝内结节,-03-25PET/CT示:肝S5/6结节,前上纵膈结节,考虑转移瘤。-04-11行腹腔镜肝S6段切除术+肝右静脉探查术,病理:肝S6段肝组织中见较多肿瘤,ER(90%)、PR(弱+,小于1%)、Ki-%、HER2(2+)、FISH(-),考虑乳腺癌转移。
无病生存期(DFS):36个月(-03至-03)。
★晚期一线治疗经过:-05-22至-08-13,患者接受脂质体阿霉素40mg,d1+吉西他滨1.4g,d1,8×5周期,其中第3-5周期,医院进行。不良反应:I度肝功能异常。最佳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
-07-15、-07-19行前上纵膈SBRT50Gy/5F放疗5次。
-09-29给予卡培他滨(0.5g,TID)口服维持治疗,并口服阿那曲唑(1mg)内分泌治疗,及定时亮丙瑞林(3.75mg)皮下注射。
-05-13颈部+胸部+上腹部CT示:右侧胸膜转移瘤,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右肺受压含气不全,纵膈受压移位。结合外院影像学结果,考虑肿瘤病变较前进展。
无进展生存期(PFS):12个月。
★晚期二线治疗经过:-05-20胸腔彩超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图1)。-05-21,接受艾立布林(2mg,d1;1mg,d8)X6周期。-07-07胸部CT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图2)。-07-27胸部CT示:右下胸腔包裹性积液,内部密度不均,范围较前相仿。最佳疗效评估为疾病稳定(SD)。艾立布林的不良反应:I级贫血。
-09-30,接受哌柏西利mg+依西美坦25mg+亮丙瑞林3.75mg内分泌治疗。
二线PFS:14个月(至-07-31,仍未进展)。
图1.-05-20胸腔彩超
图2.-07-07胸部CT
图3.-07-27胸部CT
病例总结及思考
该患者为绝经前年轻女性(仅30岁),分期为pT2N2M0IIIA期LuminalB型。且疾病逐渐进展至晚期,较为难治。一线接受传统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一年后,肿瘤病变较前进展。并且右侧胸腔出现大量积液。这种情况下,一般化疗药物效果不明显,而艾立布林机制独特,不会与传统抗微管类药物发生交叉耐药,针对既往蒽环类药物耐药患者仍能发挥抗肿瘤效应。因此,二线化疗选择艾立布林,治疗6个周期,患者胸腔积液明显减少,疗效评估为SD(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包裹性)。随后,再次接受内分泌治疗,直至-07-31,疾病仍未进展,二线治疗的PFS长达14个月,疗效显著。另外本案例中,考虑患者较为年轻,在形象上比较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bzz/1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