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通讯员港深医信
深圳一位“准妈妈”在怀孕21周时,突发主动脉夹层。主动脉一旦破裂,这位“准妈妈”和胎儿均面临生死一线的危机。
近日,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魏民新教授心脏大血管外科(以下简称“心外科”)团队,联合该院体外循环、麻醉、影像、产科、新生儿科、心血管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团队通力合作,为这位在孕21周突发主动脉夹层的“准妈妈”小蕾(化名)进行了主动脉瓣膜置换+升主动脉置换+冠状动脉原位移植(Bentall)手术。成功“拆弹”后,母胎平安。目前,小蕾已顺利出院,她和家人正在幸福地期待着宝宝诞生。
命悬一线,孕21周突发主动脉夹层
闲暇时,怀孕后的小蕾总是下意识用手轻触腹部,感受着小生命的活力与悸动。有一天,她的下胸部突然传来一阵阵针刺样的疼痛,疼痛持续很久不能缓解。小蕾的家人很担心,医院急诊科。超声结果显示,她患有主动脉根部瘤。
主动脉根部瘤是指动脉瘤累及主动脉的窦部、瓣环,以及升主动脉。主动脉根部瘤会对周围的组织产生压迫,瓣环扩大会引起瓣膜反流,也可能导致患者的主动脉壁变薄,更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夹层、破裂的情况。由于该病很凶险,为了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小蕾被转送到医院急诊科。
医院心外科医生在查体过程中敏锐发现:小蕾身材高大,手长、腿长,很像被誉为“天才病”的马凡综合征,而马凡综合征患者容易形成主动脉瘤,并且引发主动脉夹层。
到达医院后,虽然小蕾的胸痛症状已经较之前有所缓解,但她的身形和超声检查结果,却令该院心血管医学中心、心外科主任魏民新教授非常警惕,觉得病情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于是,紧急为小蕾安排了主动脉CTA检查。CT结果显示:她的主动脉根部瘤伴局部血肿、少量心包积液。魏民新教授依据多年的主动脉夹层治疗经验,明确作出了孕妇“主动脉根部破裂、局部夹层”的临床诊断,必须紧急手术。
主动脉夹层随时可能“引爆”,主动脉一旦破裂犹如决堤的洪水
主动脉夹层是血管疾病中危及生命的急重症,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假的血管腔或血肿,导致血管壁分层。形成夹层的主动脉特别不稳定,极易在血流冲击下发生破裂,一旦破裂,犹如决堤的洪水,患者从病发到死亡,只需几分钟。
“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在临床上非常罕见,单纯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极高,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在发病的首个24小时内,死亡率可达50%以上,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增加。小蕾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主动脉就会进入‘炸弹随时引爆’状态,一旦发生爆炸,血液从主动脉破口涌入胸腔,造成大出血,失去救治机会。”魏民新教授说。
此次怀孕是小蕾的第一胎,也承载着全家人的期盼,大家都希望宝宝能够顺利诞生。既往报道的同类病例中,多采取“引产+子宫切除+血管置换手术”的方案,这无疑给小蕾和全家人带来沉重打击。
在小蕾和家人强烈意愿和期盼下,魏民新教授马上组织该院心外科、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和医疗综合科等多个科室专家开展多学科会诊,根据目前国内外指南共识,并结合检查情况,专家组最终给出统一明确的治疗方案:需立即行急诊手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程度影响胎儿的情况下完成这场“拆弹攻坚战”。
争分夺秒,多学科联动保母胎平安
手术由医院心外科魏民新教授主刀,麻醉科团队负责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及控制麻醉深度,体外循环团队负责保证患者器官灌注,产科团队随时待命评估胎儿情况,心脏重症监护团队为小蕾的术后监护随时做好准备。
手术当天,十几位医护人员奋战5个多小时,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为小蕾进行了“主动脉瓣膜置换+升主动脉置换+冠状动脉原位移植(即Bentall手术)”。术中证实了小蕾的主动脉根部有一个3cm的破口,外围仅被一层血肿包裹,正不断渗血到心包腔,这正是一切的“元凶”!
从发病到确诊到手术,历时不到24小时,小蕾术后恢复非常顺利。手术当天,她就脱离了呼吸机及气管插管,并很快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回了普通病房。术后,小蕾腹中胎儿的各项生命迹象也都显示良好。目前,小蕾已康复出院。
“撕裂样胸痛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症状。但女性在怀孕后,因腹腔负担增大,常伴有胸背部疼痛,所以很多孕产妇会忽视主动脉夹层引起的撕裂样胸痛,误以为是正常妊娠反应,以至于错过最佳治疗时期。”魏民新教授介绍,“女士们一定要做好孕前检查,注意孕期血压,特别是在怀孕中后期,妊娠高血压发病率升高,如控制不好将直接增加主动脉夹层的发病风险。孕妇出现夹层的风险更高,一定要尽早手术、替换病变血管,才能尽早挽救孕妇及胎儿生命”。
生命不止,生生不息。和小蕾的家人一样,大家都期待着小蕾的宝宝顺利诞生那一天!
审读:谭录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bzz/14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