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分享:来自中国CT和MRI杂志
年7月第13卷第7期总第69期
CT诊断中央型肺癌伴心脏转移
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皮凤玲赵莲萍孙尧贾天利凌雪英黄力
鳞状细胞癌;心脏转移;计算机体层成像
病例介绍
男,70岁。因咳嗽、咳痰、胸痛半年余伴气喘二十余天入院。既往有慢性咳嗽、咳痰史,PE:慢性病容,双肺呼吸音低,左肺闻及湿啰音,右肺闻及干啰音。N90.77%,ESR45mm/h,CRP35.8g/L,高于正常,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动脉血气分析示PO.7mmHg,肺功能呈混合型通气障碍,行胸腔穿刺引流出黄色胸水,细胞学检查未见癌细胞,查ADA、LDH、CEA正常,抗酸染色阴性;心电图提示缺血性ST-T改变及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及异常Q波;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壁局部厚薄不均,心壁活动度降低;右室前壁与心包间见团状低密度影。临床拟诊肺癌并骨转移,遂行胸部CT平扫加肋骨三维重建,见左下肺近肺门区团块影并厚壁空洞;胸廓诸骨未见明显异常;心室壁厚薄不均,心包腔内见环形液体密度影,增强扫描示纵隔内及左肺门区占位,左主支气管壁明显增厚,病灶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左心房、左心室壁增厚且不光整,心包腔内见多发环形强化结节及条带状液体密度影,心包膜亦明显增厚;纤支镜示左主支气管壁团块状新生物,涂片可见癌细胞,活组织病理检查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CgA(-)、CD66(-)、CK(+)、CK5/6(+)、P63(+)、CK7(-)、TIF-1(-);考虑中央型肺癌伴心脏转移。
讨论
图1CT平扫肺窗示左肺门团块及厚壁空洞;
图2纵膈窗示纵隔肿块、心室壁厚薄不均及心包腔内环形低密度影;
图3、4CT增强更清楚示纵隔与心包内多发团块影及结节影,以及左心房内壁不光整;
图5常规HE染色(×40)示癌细胞排列紧密。
支气管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肺段及以上支气管上皮的癌症称中央型肺癌[1],肿瘤细胞多伏壁生长导致管壁不规则增厚、狭窄、侵润形成肺门肿块,并转移形成淋巴结肿大,亦可向其他组织和器官侵润扩散,如肝脏、骨髓、脑、肾上腺,向心脏转移相对少见,最近报道约为0.22%[2],心脏转移灶多呈侵润生长,可侵入心肌、心腔或心外膜[2];出现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原因不明的心包积液,尤其是血性或长期心包积液与胸腔积液共存时应警惕心脏转移[3];转移的机制[3]为:①?癌细胞直接通过原发灶或突破肺门淋巴结侵犯心包或心肌;②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侵入邻近的肺段或非也淋巴结,淋巴结自转移之纵膈淋巴结逆流而导致心脏的淋巴道转移;③随血液循环侵入肺静脉,然后经冠状动脉进入心肌,种植到心包,导致心包膜增厚并渗液。
本例CT显示病灶沿管壁向管腔内、外生长,左主支气管腔部分阻塞及左肺下叶支气管全部阻塞,远端有癌性空洞,纤支镜活检低分化鳞癌明确;CT增强示心室壁增厚并不光整,心包腔多发结节及积液,心包膜增厚,心脏转移诊断可确立。由于其症状易被原发肿瘤的症状所掩盖,易漏诊,临床有明显症状者已是晚期[2、5],CT作为无创性手段,可较早期发现心脏转移,从而及时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2];且心脏转移病例大多数为大细胞类腺癌[4],本例为鳞癌,较少见,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洪涛.中央型肺癌27例CT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J].,35(8):Z-.
[2]车国卫,周清华.肺癌心脏转移瘤的临床诊治现状[J].中国肿瘤临床.,12:-.
[3]程瑞迎.肺癌心脏转移癌18例分析[J].山西医学院学报.,25(supl):76-77.
[4]王猛,韩玉刚,侯志宏,肺癌心脏转移治疗体会及文献复习[J].吉林医学.,28:-.
[5]VillaA,EshjaE,DallavalleS,BassiEM,TurcoA.Cardiacmetastasesofmelanomaasfirstmanifestationofthedisease.JRadiolCaseRep.;8(4):8-15.
*摘自17会诊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bzz/4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