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单孔,加速康复,心系病患,肺同凡

在无影灯下争分夺秒,以手术刀为“武器”,与“死神”搏斗,在门诊、手术室、病房之间来回奔波,将病人牵挂在心上……他说,自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他就被赋予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医院胸外科博士孔凡华。不懈追求,他是综合治疗的多面手谈起为什么选择胸外科专业,孔凡华告诉记者,他发现肺癌病人越来越多,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所以就对肺癌的研究和治疗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年考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研究生,师从泰安市著名胸外科专家王鹏教授,年顺利毕业,并医院工作。光阴流转,孔凡华已在胸外科工作了10年,在从医期间,他不忘学习,锐意进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积极进行学习,通过不懈努力,他年又考上山东大学博士,师从山东省著名胸外科专家王洲教授,年顺利毕业。3年期间,他既要完成临床工作,查房手术、分析病情、术后管理,又要完成博士学业,查阅文献、撰写论文、博士答辩,虽然很辛苦,但他觉得很充实,“人生就像爬山,通过自己的拼搏和努力,爬过艰难的一段,就可以驻足休息,回头看看走过的风景,想想经历的过程,才是一种满足和享受,然后继续完成一座又一座的山峰”,孔凡华说。他既是一名手术精湛的外科医生,又是精通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的多面手,他经常参加省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既学习手术最新技术,又了解综合治疗最新动态,作为泰安市医学会胸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他还经常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跟同行分享交流,共同进步,本次采访时他说,最近有个关于单孔胸腔镜手术的线上会议,最近忙着做PPT。“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仅要做一名合格的手术医生,也要做一个能掌握综合治疗的医生,因为我对病人视为一个整体,对治疗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对每个病人的治疗方案都量身定制,才能让病人觉得更放心、更安心,因为每个病人的病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身体状况都不尽相同,只有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才是最对的治疗方案”,孔凡华说,所以面对病情变化,他也总是能找到下一步的应对方案,让患者的生命走的更远。精益求精,他是加速康复的推行者参加工作以来,孔凡华以他一贯的高标准、严要求,一边潜心钻研医学理论知识,积累总结临床经验,一边外出交流学习,学习最先进的技术。王鹏主任高瞻远瞩,统筹规划,提前布局学科建设和亚专业建设,一直鼓励科室年轻医生外出进修学习,并根据每个人的专业特色选择自己的亚专业方向,年,孔凡华参加第19届国际普胸外科新进展学习班时,就对单孔胸腔镜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这项技术也是目前胸外科专业最微创、最美观、最康复的技术,因为当时科里开展的是经典三孔胸腔镜,而所有的器械和操作,只通过一个孔,去解决复杂的肺部手术,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孔凡华说。所以,孔凡华在年博士毕业后,就立即申请前往享誉全球的肺部手术医院进修学习,师从国内外知名大咖朱余明、何文新教授,学习单孔胸腔镜技术,年学成归来后,率先在本地区推广单孔胸腔镜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完成上百例手术,从肺部疾病,到纵膈疾病,从肺叶,到肺段,从良性,到恶性,该技术都展现出了良好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使肺部手术平均住院日由之前的8天左右降为5天左右,真正体现了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理念,作为加速康复外科病房建设的秘书,孔凡华说,王鹏主任一直很重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医院中率先创建加速康复外科病房,加速康复外科可以用“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12个字来概括,微创技术是核心,术前、术后管理是关键,当然也离不开科室优秀护理团队的大力配合,为她们点赞。除了单孔胸腔镜技术,孔医院学习了CT引导下肺小结节术前定位技术,这两项医院年新技术准入。孔凡华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CT检查的普及,肺小结节越来越多,在医学上,8毫米以下的肺结节一般不需要处理,只需要定期复查,而8毫米以上的肺结节很大一部分是早癌,手术效果往往很好,但术中如何找到肺小结节一直是困惑胸外科医生的难题,而CT引导下肺小结节术前定位技术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手术前对肺小结节的精准定位,就像用鱼钩将鱼锁定一样,术中就可以直接找到目标,将病变切除,避免了术中反复探查,极大程度缩小了手术切除范围和时间,病人也达到了早诊早治的目的。问心无愧,他把时间都留给患者“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这么拼呢?我告诉他,在我看来,医生的肩上担负的是救人的责任,拿起手术刀,为患者做最及时的治疗,才能问心无愧。”孔凡华说。虽然孔凡华还是个年轻医生,但他的粉丝可不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yz/15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