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三月,春意渐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发热门诊作为最前哨,有这样一群青年医生:他们来自不同学科,临床经验丰富,正值年富力强的“当打之年”,在防控疫情最前线,他们用热血年华站好战“疫”第一岗。
风雨同行共克时艰
张金旭儿科青年医生
一月下旬武汉疫情出现后,我院医护人员纷纷请战,大年三十聊城确认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我被临时抽调去感染科。为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和同为儿科医生的妻子商量后,把小孩送回老家,连夜赶回聊城,大年初一早晨,我便投入新科室工作。感染科工作两周后,经过培训,我奔赴发热门诊支援,第一个班是大夜,连续8小时。刚开始感觉有些憋气,但是看到发热患儿家属焦急的情绪及期盼的眼神时,立马忘却了所有的不适,跟他们耐心讲解,本次疫情可防可控,小孩发热一般为扁桃体炎,普通肺炎,患儿精神好就不必太担心,如何观察病情,就诊过程及居家隔离的注意事项等,经过讲解消除了大家的恐慌情绪。在工作过程中,发热门诊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深深激励着我。从门诊连续工作5小时后本该1点就吃饭的刘凤华主任愣是到三点才吃上(中间有培训,消毒,病情汇报等紧急工作)。秦道刚主任作为发热门诊儿科专家组组长工作更是不分昼夜,他随时指导我们处理、收治,是我们的坚强后盾。一个月来,他的头发花白了许多。
我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带口罩勤洗手
张玉琨儿科青年医生
我是一名儿科医师,早在年手足口病肆虐时,有幸随着导师跟随省专家团队医院支援儿童患者治疗,看着千千万万患病的孩子和家长无助的眼神,更加坚定了作为儿科医生责任和担当。
转眼来到发热门诊已经一周了,从最初一步步照着流程不熟练的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工作起来像个笨拙的大熊,到现在穿脱熟练,游刃有余,我的工作正逐步走上正轨。自古以来,人们称儿科为“哑科”,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科医生往往只能依赖于更详细的查体,要求我们在短时间内像个侦探一样找到疾病的蛛丝马迹,发热门诊的儿科病人多是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的患儿,虽然病史相差不大,但病种五花八门,这一周内就“侦查”到支原体肺炎、胸腔积液、化脓性扁桃体炎、川崎病、幼儿急疹、颈部淋巴结炎、急性喉炎等等多种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想起临来之前的一次夜班提前跟两岁的女儿说,医院打病毒帮助生病的小朋友,什么时候打败病毒再回家,女儿睁着懵懂的眼睛点头同意,第二天下了夜班回家,刚开门女儿飞奔过来兴奋地说:妈妈,你打败病毒了?晶晶亮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希望过不了多久,我能给出孩子们盼望的答案,愿疫情早消、山河无恙,还孩子们朗朗乾坤!
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赵丽丽儿科青年医生
一夜之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的消息铺天盖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突如其来,疫情发生以来,一批又一批白衣天使逆行而上奔赴湖北疫区的消息深深震撼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第一时间写了请战书,并很荣幸的被选派到发热门诊,成为儿科系统第一批参加这场战斗的医护人员。
发热门诊是来自各个学科的战友们临时组建的大家庭,虽然工作相当辛苦,但这里的每个人都积极乐观,大家都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每天都累并快乐着。帽子、口罩、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多层手套全副武装,体力消耗很大,时常感觉胸闷、头疼,我们笑称彼此为戴着紧箍咒的“暖心大白”。我们科室另外2名老党员邵鹏、刘振虎,担心我身体瘦弱夜班不能坚持,多次要求代替我值大夜班,令我备受感动。但关键时刻,我必须咬牙坚持,身在发热门诊,就应该担负好这份使命。
接诊病人时,我们需要对每一个病人仔细询问病史,特别是流行病学史。很多家长因孩子发热不舒服感到担心、过于紧张甚至恐慌,这时他们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会安慰家属的情绪,即便来不及挂号,我也是先给孩子看病,做一些紧急处理,再让家属去挂号,这样就很容易取得家属的信任,病人的情绪也会得到缓和。多数病人离开时,都会说一声,大夫,你们太不容易了,你们真的很辛苦!只要病人满意,我们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发热门诊工作的这段时间,让我更深的理解了什么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是责任,让我们义无反顾!是使命,让我们勇往直前!是担当,让我们舍小顾大!我们怀着必胜的信念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迎接春暖花开!
主管部门
医院团委
文章素材及图片来源
刘凤华张金旭张玉琨赵丽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zlff/10289.html